1)第849章 清廉知府程国祥_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商船来到武进县城外,找了一处码头靠岸。

  云逍一行上了岸,柳如是和景翩翩等女眷则是留在船上。

  前去找县令的东厂番役,也回来禀报。

  县令并没在县衙,被知府带着下乡去了。

  “那便罢了,随便走走。”

  云逍一路步行,来到城外的村庄。

  沿途所见,让云逍颇为欣慰。

  这里的红薯、玉米以及土豆的播种普及程度极高。

  绝大多数土坡地、沙土地,都种植有三种高产作物。

  甚至水旱轮作的水稻田块,还能看到水稻、玉米轮作。

  这可比之前看到的状况要好多了。

  来到一座村庄。

  云逍见一大片斜坡地上,有几十人在那里栽种红薯秧苗。

  “过去看看!”

  云逍一行走了过去。

  向一个田间耕作的百姓询问了一番。

  这才知道,三种作物得以在县城周边推广,主要归功于新任知府程国祥。

  此人不仅为官清廉,还是个能吏。

  年初到任之后,就大力推广高产粮食作物。

  甚至身体力行,亲自率领官吏下田耕种。

  这才让三种作物,在县城周边得以广泛种植。

  只可惜,这位程知府太耿直了一点,不怎么受地方士绅待见。

  加上到任时间不长,因此政令推行极是艰难,尤其高产作物推广的事情。

  除了府治武进县稍好一些,其他各州县的状况,跟云逍途中所见差不多。

  王承恩赞道:“这个程国祥,倒是个好官。”

  云逍点点头。

  他是知道这位程知府的。

  程国祥,南京上元人氏,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。

  这人可是堪比海瑞的大清官。

  只不过因为没有骂过皇帝,又生不逢时,没有海瑞那样的名气。

  历史上,他于崇祯九年任户部尚书。

  程国祥极力反对杨嗣昌提出的向百姓‘增饷’建议,向崇祯提议“都城凭舍一季租”。

  说白了,就是让朝廷向官绅大户们收银子。

  最终硬是让他顶着压力,收到了13万两银子,解了穷得尿血的崇祯燃眉之急。

  后来程国祥位居次辅。

  崇祯十二年,程国祥返乡不久病死。

  ‘国祥殁后,家贫,不能举火。’

  意思是说,程国祥死后,家里穷得都无米下锅生火做饭了。

  程国祥死后没隔几天,儿子也因无钱治病去世。

  堂堂内阁大臣,曾经掌管一国赋税的户部尚书,竟然穷到这种程度,足见其清廉。

  后世的南京,有一个‘程阁老巷’,和一个‘一鹅李家巷’都是为了纪念程国祥的。

  云逍曾经去过这两个巷子,因此知道他的事迹。

  之前程国祥在南京工部任员外郎,正是云逍授意,才将其调到常州来任知府的。

  “程知府就在那边呢,我去叫他过来!”那百姓指着斜坡上干活的一伙人说道。

  不多久,一个老农走了过来。

  “本官常州知府程国祥,几位有何贵干?”

  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